整个上午除了在纠结中午是不是要自己做饭,还写了一个知乎答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611566/answer/355650586

我觉得 “被劝入 AI“ 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成年人(至少本科入学),因为 “进入” 一个领域也是需要门槛的。

我接触过的做形式化方法方向的教授们,很多都是欧洲人。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领域中天天要和各种逻辑系统、形式语言接触,很多人都很从容、不紧不慢(当然可能仅仅因为他们是法国人:-D)。

他们也会在各种场合(例如 Inria 和国内机构举办的暑期学校和各种讲座)鼓舞大家进入这个领域。这个领域也不容易,我感觉不比调试神经网络参数简单,至少我每次在各种 talk 里听各种类如 π-演算之类的也会很困。很多相关的逻辑理论目前没有找到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但也有些是影响深远的,成为了当今的分布式系统还有各种现代语言中特性的基石。

有次我和一个法国教授 Jean-François Monin 吃饭(感谢南京大学提供的大闸蟹),我就问他在法国形式化方向好找工作吗?他说不好找,很多都去当 Java 程序员了。这个领域即使在法国这种大家认为学生数学基础很好的地方也不好招学生。是这个领域不重要吗?这个领域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形式化理论保证高安全相关系统的正确性,比如当今火热的无人驾驶系统都发生了很多起事故了。

可即使重要又能怎么样?难道生命科学不重要吗?材料科学不重要吗?人文、社会学研究不重要吗?只是当前更多人进入一个领域,也无法大规模推进领域发展从而撬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阶梯了。不过等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形态,需求改变,情形也许就不同了。

每个领域中有影响力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学科能够进一步发展,就如同知乎上天天强调的中国人口危机一样,发展还是需要人的啊。像 Andrew Ng 呼吁大家进入 AI 领域我觉得挺正常的,就算 AI 的泡沫破了,我觉得他也会继续呼吁的。

至于 “AI is the new electricity” 这个口号,可能也是 Andrew Ng 的一个愿景,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了一大步,AI 也许真的是另一个机会。

作为每个个体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的。说到就业前景,我觉得就如同华尔街的绝大部分人都无法预测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个领域这这一波浪潮中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无法在当前的时间节点给出完美预测。毕竟可控核聚变在不久以前还被认为马上就能实现呢。

至于我自己,工作中做着 Golang 编译器的优化,也同时在学 Self-driving Car 的 MOOC。 我觉得这是我天性的一部分,毕竟我走在大马路上看到围观的人群,还真的想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